时间: 2025-05-01 01:0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01:59
“汲冢书”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从坟墓中挖掘出来的书籍。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指代古代文献或文物,特别是那些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的、保存了古代知识的书籍或文献。
在文学中,“汲冢书”可能被用来象征古代智慧或文化遗产的发现。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历史学和文献学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同义词:古籍、出土文献、考古文献 反义词:现代文献、当代书籍
“汲冢书”一词源于**古代的考古实践,特别是在坟墓中发现书籍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用于描述任何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古代文献。
在**文化中,“汲冢书”象征着对古代智慧的尊重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它也反映了社会对历史和传统的重视。
这个词汇可能引发对古代文明的敬畏和对知识的渴望。它也可能唤起对历史深度的思考和对文化遗产的珍惜。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历史讲座中听到关于汲冢书的讨论,这让我对古代文献的保存和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汲冢书的页间,古老的智慧如星辰般闪烁。”
视觉上,“汲冢书”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纸张、褪色的墨迹和尘封的卷轴。听觉上,可能是翻动古籍的沙沙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古埃及的纸莎草”或“古罗马的碑文”,它们都指代了在考古中发现的重要文献。
“汲冢书”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文献的发现,也体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珍惜和传承文化遗产。
1.
【汲】
(会意。从水,及声。本义:从井里打水,取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汲,引水于井也。 、 《广雅》-汲,取也。 、 《易·井》-可用汲。 、 《吕氏春秋·慎行论》-而出溉汲。 、 《韩非子·五蠹》-而谷汲者。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每汲用。 、 明·顾炎武《复庵记》-有泉可汲。
【组词】
汲古、 汲水
2.
【冢】
(形声。从宀(mì),豕(chù)声。冖,表地覆盖。将死者覆盖于墓中,故从冖。本义:高而大的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冢,高坟也。 、 《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 、 《方言十三》-冢,秦晋之间或谓之陇。 、 《诗·大雅·緜》。传:“大社也。”即祭土神的高大土坛。-乃立冢土。 、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 、 清·袁枚《祭妹文》-其下两冢。
【组词】
野冢、 疑冢、 冢人、 冢土、 冢田、 冢宅、 冢舍
3.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