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3:34
水陆之饌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水陆之间的美食”,指的是来自水域和陆地的各种美味食物。这个词汇强调了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常用来形容宴席上的菜肴种类繁多,既有海鲜也有陆地上的肉类和蔬菜。
在文学作品中,水陆之饌 常用来描绘豪华宴会的场景,如古代宫廷或贵族家庭的盛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特别丰盛的餐食时,人们可能会使用这个成语来增加语言的文雅和形象性。在专业领域,如烹饪或餐饮业,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菜单的多样性。
水陆之饌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食物多样性的追求和欣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丰盛宴席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食物不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物质,也是社交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陆之饌 体现了人对饮食文化的重视,以及在重要场合通过丰盛的餐食来表达尊重和好客的传统。
这个词汇给人以奢华和丰盛的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美食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情感上,它可能与庆祝、团聚和享受生活的时刻联系在一起。
在个人生活中,水陆之饌 可能用于描述家庭聚会或节日庆典上的丰盛餐食,尤其是在准备特别菜单时,这个词汇可以帮助表达对活动的重视和对参与者的尊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宴席开,水陆之饌香气来。
海味山珍齐上桌,宾客欢颜笑语回。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张摆满了各种海鲜和陆地美食的餐桌,色彩丰富,香气四溢。听觉上,可能是餐具的轻响和人们的谈笑声,营造出一种温馨和欢乐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rom land and sea”或“surf and turf”,都用来描述包含海鲜和陆地肉类的餐食。
水陆之饌 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反映了*人对饮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精致追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魅力。
旬余,方荐水陆之馔。
1.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2.
【陆】
(会意。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从坴(lù),土块很大。“坴”亦兼表字音。本义:陆地,高而平的地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陆,高平地。 、 《易·渐卦》-鸿渐于陆。 、 《国语·齐语》-陵阜陆墐。 、 《穆天子传》三-陵衍平陆。 、 宋·周敦颐《爱莲说》-水陆草木。 、 《资治通鉴》-水陆俱下。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馔】
(形声。从食,巽(xùn)声。本义:陈设或准备食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馔为巽的或体。-巽,具也。 、 《广雅》-馔撰,具也。 、 《仪礼·士冠礼》。注:“陈也。”-具馔于西塾。 、 《仪礼·聘礼》-馔于东方。
【组词】
馔珍、 馔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