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4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5:18
词汇“三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源自古代*的礼仪制度。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三雍”指的是古代****举行礼仪的三种场所,分别是“明堂”、“辟雍”和“灵台”。这些场所用于举行重要的国家礼仪,如祭祀、朝会等。
在古代文献和历史记载中,“三雍”常用于描述**的礼仪活动和国家的重大仪式。在现代语境中,该词汇主要出现在历史学、考古学和文学作品中,用以表达古代礼仪文化的庄重和神圣。
“三雍”一词源自古代**的礼仪制度,其具体含义和用法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保留在学术和文学领域。
在古代**,三雍是国家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皇权的神圣和国家的秩序。这些场所的布局和使用规则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文化。
提到“三雍”,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皇权的庄严和礼仪的繁复,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传承。
在学*和研究**古代历史时,我曾接触到“三雍”这一概念,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礼仪制度和国家治理的复杂性。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三雍”:
明堂之上,**威仪,
辟雍之中,百官朝拜,
灵台之下,神灵庇佑,
三雍之地,国运昌盛。
想象古代三雍的场景,可能会联想到宏伟的建筑、庄重的音乐和肃穆的氛围。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神圣和庄严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礼仪场所和制度也有存在,如古罗马的元老院和神庙,但具体名称和功能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三雍”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代*礼仪文化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这一词汇不仅承载着历史信息,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秩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表达能力。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雍】
水被壅塞而成的池沼。
【引证】
《诗·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雍。 、 《谷梁传·僖公九年》。释文:“雍,塞也。”-毋雍泉。 、 《汉书·中山靖王胜传》。师古曰:“雍读曰壅。雍,塞也。”-今臣雍阏不得闻。
古天子祭祀宗庙毕撤俎豆时所奏的乐章,亦用为撤膳时之乐。
【引证】
《论语》-三家者以《雍》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