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0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05:11
“嗟来”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字面意思是一种感叹或呼唤的声音。它通常用来表达惊讶、惋惜或呼唤某人。
在文学作品中,“嗟来”常用于表达深沉的情感,如在《诗经》中就有使用,用以表达对过去或现状的感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文学或古风场合中,仍可听到其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古典文学研究中,这个词汇会被频繁提及。
“嗟来”源自古代汉语,最早见于《诗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作品和古风场合中仍保留其原有的韵味和情感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嗟来”常与古典文学和诗词联系在一起,用以表达深沉的情感和对过去的怀念。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的使用更多地局限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
“嗟来”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深沉和怀旧的,它能够唤起人们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现状的感慨。在表达时,它能够增添一种古典和文艺的氛围。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阅读古诗时遇到“嗟来”这个词汇,它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过去的怀念。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嗟来一声,岁月如梭,古桥下的流水,见证了多少往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人站在古桥上,望着流水,发出“嗟来”的感叹声。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古风音乐,如古筝或笛子的旋律,来增强这种古典和怀旧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情感的感叹词或短语是普遍存在的,如英语中的“Alas!”或“Oh!”。
“嗟来”是一个充满古典韵味的词汇,它不仅能够表达深沉的情感,还能够增添文学作品的艺术氛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添文化的深度。
1.
【嗟】
(形声。从口,差声。本义:叹词。表示忧感)。
感叹声。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嗟叹使心伤。 、 唐·韩愈《师说》-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清·刘开《问说》-嗟乎!…非此之由乎。 、 清·林觉民《与妻书》-嗟夫,谁知吾卒先汝。
【组词】
嗟乎、 嗟讶、 嗟异、 嗟悼
2.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