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5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52:34
坦腹东床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躺在东边的床上,腹部朝上。这个成语源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雅量》,其中记载了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在东床上坦腹而卧,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不拘小节的姿态,因此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人态度从容、举止大方,不拘礼节。
在文学作品中,坦腹东床 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潇洒自如或不拘小节。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教育背景中,人们可能会用它来形容某人的从容不迫。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或历史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会被用来讨论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同义词:从容不迫、潇洒自如、不拘小节 反义词:拘谨、紧张、局促不安
坦腹东床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王羲之的故事,这个成语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逐渐形成了其现代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含义也有所扩展,但核心意义仍然是形容人的从容和大方。
在文化中,坦腹东床 反映了古代文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即追求自然、超脱和自由。这种态度在的文学和艺术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一种理想的人格特质。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潇洒和超脱。它激发了一种对自由和从容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保持冷静和自信。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在压力下仍能保持冷静和自信的人。例如,在一次紧张的工作汇报中,如果有人能够从容不迫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可能会用“坦腹东床”来形容他的表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东床坦腹卧,月下独酌时。
心随云卷舒,梦与风同驰。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文人躺在东边的床上,腹部朝上,周围是宁静的月光和轻轻的风声。这种场景给人一种宁静和超脱的感觉,与成语的意境相呼应。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是对自由和从容生活的追求,如英文中的 "carefree" 或 "laid-back"。
坦腹东床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行为的词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格特质的象征。它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能够帮助人们表达对从容和自信的追求。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和理解,我更加欣赏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并希望在现代生活中也能体现出这种从容和超脱。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书生愚见,忒不通变,不肯~。
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年轻时很有才华,太尉郗鉴很器重他,想把女儿嫁给他,于是派人向王羲之伯父王导求亲。王导领来人到东厢房去看,只有王羲之独自敞着衣服,露着肚子躺在东床上吃东西。来人回去向郗鉴汇报说东床坦腹的就是
1.
【坦】
(形声。从土,旦声。本义:平而宽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坦,安也。 、 《易·履》-道坦坦。 、 《广雅》-坦坦,平也。 、 《管子·板法》。注:“平也。”-坦气修通。
【组词】
平坦、 坦夷、 坦坦、 坦迤、 坦途
2.
【腹】
(形声。从肉,复声。此为后起形声字,初文应即“畐”(fú)字,象人腹部之形。本义:肚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脐上下两旁也。-腹,厚也。 、 《易·说卦传》-坤为腹。 、 《易·明夷》-入于左腹。 、 《素问·评热病论》-腹者至阴之所居。 、 《释名》-自脐以下曰水腹。 、 晁错《论贵粟疏》-腹饥不得食。
【组词】
腹痛、 腹肠、 腹围、 腹如垂瓠、 腹便便
3.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4.
【床】
(形声。从木,爿(pán)声。本义:坐卧的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牀,安身之坐也。从木,片声。字亦作床。古闲居坐于牀,隐于几,不垂足,夜则寝,晨兴则敛枕簟。 、 《易·剥牀》王注?-在下而安者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组词】
单人床;双人床;帆布床;折叠床;卧病在床;床裙、 床地平、 床背阁、 床上安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