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6:58
手中败将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在手中被打败的人”,通常用来指代在某个竞争或对抗中被击败的对手。这个词汇强调了失败者已经被掌握在胜利者的手中,意味着完全的、无可争议的失败。
在不同的语境中,“手中败将”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手中败将”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手中”和“败将”两个词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它直接表达了失败者已经被掌握在胜利者手中的意思。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手中败将”这个词汇反映了人们对于胜利和失败的认知。它强调了胜利者的优越性和失败者的无助,反映了社会对于成功和失败的重视。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悲哀。它让人联想到竞技场上的对决,胜利者的欢呼和失败者的沮丧。
在学生时代,我曾在一次辩论赛中将对手变成了我的手中败将,那种胜利的喜悦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知识的海洋里,
我如航海家般探索,
将无知的海盗,
一一变成我的手中败将。
想象一个竞技场上的画面,胜利者高举双手,失败者低头认输。背景音乐可能是激昂的进行曲,随后转为平静的哀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vanquished foe”或“defeated opponent”,它们都传达了类似的含义,即彻底击败的对手。
“手中败将”这个词汇简洁而有力地表达了失败的概念,它在不同的语境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话语都有重要意义。
此乃石厚手中败将,全不耐战,何足惧哉!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3.
【败】
(会意。从贝,从攴。攴(pū),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败,甲骨文左边是“鼎”字(小篆简作“贝”),右边是“攴”,表示以手持棍击鼎。本义:毁坏,搞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败,毁也。 、 《诗·大雅·民劳》-无俾正败。 、 《淮南子·说林》-若唇之与击,空柔相摩而不致败。 、 《吕氏春秋·尊师》-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 、 《韩非子》-法败则国乱。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败家丧身。
4.
【将】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引证】
《诗·卫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