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3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36:43
词汇“[徂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没有找到确切的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基于假设的情况来分析这个词汇,假设它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方言词汇。
假设“[徂音]”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可能的意思是“远去的声音”或“消失的声音”。
假设“[徂音]”源自古代汉语,可能由“徂”(去、往)和“音”(声音)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在现代汉语中逐渐被其他词汇替代。
在古代文学中,使用“[徂音]”可能表达一种对过往的怀念或对未来的期待。
使用“[徂音]”可能带来一种淡淡的哀愁或怀旧的情感,联想到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假设在一次旅行中,听到远处寺庙的钟声渐渐消失,可以用“[徂音]”来形容那种感觉。
在诗歌中:
晨曦微露,
古道边,
钟声[徂音],
岁月悠悠。
结合图片,可以是一幅描绘古老寺庙的画面,远处钟声渐渐消失;结合音乐,可以是一段缓慢衰减的钟声录音。
假设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用“fading sound”或“distant echo”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尽管“[徂音]”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通过假设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在文学和情感表达中的潜在价值。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徂】
(形声。从彳(chì)且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往;去)。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徂,往也。 、 《书·大禹谟》-汝徂征。 、 《书·胤征》-胤后承王命徂征。 、 《诗·卫风·氓》-自我徂尔。 、 《诗·小雅·小明》-我征徂西。
【组词】
徂川、 徂徕、 徂征
2.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 《白虎通·礼乐》-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夫音,乐之舆也。 、 《庄子》-鸡狗之音相闻。 、 宋·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 、 清·姚鼐《登泰山记》-鸟兽音迹。
【组词】
音颡、 音强、 音制、 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