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5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53:41
“号啕痛哭”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因极度悲伤而大声哭泣的样子。其中,“号啕”指的是大声哭泣,“痛哭”则是指因极度悲伤而哭泣。这个成语强调了哭泣的强度和情感的深度。
在文学作品中,“号啕痛哭”常用来描绘人物在失去亲人、遭遇重大打击或经历深刻悲痛时的情感反应。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类似的表达如“哭得撕心裂肺”或“痛哭流涕”则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文学批评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人物的情感状态或作品的情感表达。
同义词:
反义词:
“号啕痛哭”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中的“号啕”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如《诗经》中就有“号啕”一词的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固定为形容极度悲伤哭泣的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哭泣常被视为情感的自然流露,尤其是在面对亲人去世等重大悲痛时。因此,“号啕痛哭”这个成语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基础。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深切的同情和理解。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面对无法承受的悲伤时,那种无法抑制的情感爆发。这种情感的表达是人类共有的,能够跨越文化和语言的界限。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一次亲眼目睹朋友在失去亲人后的号啕痛哭,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成语所表达的情感强度和真实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时,星辰黯淡,
心中悲痛,号啕痛哭。
泪水如雨,浸湿了衣襟,
哀思如潮,淹没了心灵。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一个人在夜晚孤独哭泣的画面,背景是模糊的星空,强调了孤独和悲伤的氛围。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悲伤的音乐,如低沉的大提琴声,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ail in grief”或“cry bitterl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极度悲伤和哭泣的情感。
“号啕痛哭”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在面对极端悲痛时的情感反应。它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其重要地位,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深层的情感。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有力的工具,能够丰富我的情感表达和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
却说那和尚把袈裟骗到手,拿在后房灯下,对袈裟号啕痛哭。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2回:“张奇妻子举家~。”
1.
【号】
扬言有。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组词】
口喧佛号
命令,发令。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发枪之号。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明诏大号。
【组词】
号令
2. 【啕】 ——如“嚎啕”(háotáo)。
3.
【痛】
(形声。从疒,甬声。疒(chuáng),与疾病有关。本义:疼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痛,病也。 、 《易·说卦》-坎为耳痛。 、 《韩非子·喻老》-桓侯体痛。 、 汉·王充《论衡·订鬼篇》-身体痛。 、 、
【组词】
痛不欲生;痛定思痛;创巨痛深;累得酸痛;痛毒、 痛疾、 痛脚、 痛煞、 痛痹、 痛痒
4.
【哭】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xuān),表示号呼;中间象一人擗踊的样子。本义:悲痛出声,声泪俱下)。
同本义(有声有泪)。
【引证】
《说文》-哭,哀声也。 、 张博《五人墓碑记》-哭声震天动地。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 《苛政猛于虎》-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组词】
哭哭嘶嘶、 哭唠叨、 哭踊、 哭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