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0:44
词汇“声采”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声”通常指声音,而“采”可以指颜色、风格、风采等。将两者结合,“声采”可能指的是声音的特色或风格,或者是声音所传达的某种情感或氛围。
由于“声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声音的独特魅力或表演的感染力。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会被使用,除非在特定的艺术或表演讨论中。
“声采”可能是由“声”和“采”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其词源和演变没有明确的历史记录。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声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在表演艺术中的独特风格或魅力。
由于“声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较少。在讨论音乐或表演艺术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形容某人的声音或表演风格。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声采”来形容自然界的声音,如:“夜莺的声采,如诗如画,在月光下轻轻荡漾。”
由于“声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可能没有明确的比较。
“声采”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描述声音特色和风格的独特视角。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多彩。
1.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2.
【采】
采地,古代士大夫的封邑 ,又叫采邑,食邑,采地。
【引证】
《礼记·礼运》-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 、 《法言·重黎》。注:“食税也。”-西采雍梁。 、 《公羊传·襄公十五年》注-所谓采者,不得有其土地人民采取其租税耳。字亦作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