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2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22:04
“伪人”一词通常指的是表面上看起来像人,但实际上并非真正的人,可能是一个机器人、一个伪装者或者一个虚构的角色。这个词汇强调了外表与内在真实性的不一致。
“伪人”一词由“伪”和“人”两个字组成。“伪”字在中文中有“假”、“不真实”的意思,而“人”字则指人类。这个词汇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中,其含义和使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展。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伪人”这一概念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不仅出现在科幻作品中,也逐渐成为现实世界中的一个话题,引发了关于人工智能伦理、人类身份认同等方面的讨论。
“伪人”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人们对于真实与虚假、信任与欺骗的深层次思考。它可能让人感到不安,因为涉及到对于人类本质的质疑,也可能激发人们对于科技未来的好奇和探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真诚,但实际上却在背后操纵或欺骗他人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用“伪人”来形容他们。
在诗歌中,可以将“伪人”作为一个象征,代表那些表面光鲜亮丽,实则内心空洞无物的人或事物。
想象一个场景:一个“伪人”在人群中行走,外表与常人无异,但它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机械的冷漠。这种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某些科幻电影中的经典画面,如《银翼杀手》中的复制人。
在英语中,“伪人”可能对应的是“android”或“synthetic human”,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着类似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伪人”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词语,也是一个引发深层次思考的概念。它涉及到科技、伦理、人类身份等多个层面,对于理解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伪】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为,为亦声。本义:欺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曰:“伪者,人为之,非天真也。”-伪,诈也。 、 《礼记·月令》-无或诈伪淫巧。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组词】
伪诈、 伪怠、 伪服、 伪人、 伪巧、 伪臣、 伪民、 伪行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