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0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00:30
词汇“[歡朱国]”在标准汉语中并不存在,因此无法提供一个确切的基本定义。然而,我们可以尝试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组合来分析这个词汇。
将这三个字组合起来,“歡朱国”可能被理解为一个充满喜悦的红色国家或地区,或者是一个以朱姓为主的国家。
由于“歡朱国”不是一个已知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将取决于个人的创造性解释。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作一个虚构的国度名称,象征着幸福和繁荣。
由于“歡朱国”不是一个已知的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无从谈起。
如果“歡朱国”被用作一个虚构的国度名称,它可能象征着某种理想化的社会状态,其中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
由于“歡朱国”不是一个已知的词汇,个人应用将取决于个人的创造性使用。
由于“歡朱国”不是一个已知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无从比较。
“歡朱国”作为一个不存在的词汇,它的分析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想象和创造力。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可以作为一个激发创意和想象力的工具。通过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探索语言的无限可能性,并学习如何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词汇。
1. 【歡】
2.
【朱】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 本义:赤心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
3.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