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3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39:35
“出活儿”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在北京话中使用,字面意思是指完成工作或任务,特别是指完成某项具体的工作或任务并产生实际成果。这个词汇强调的是工作的结果和效率,即不仅要做,还要做得好,做得有成效。
在不同的语境下,“出活儿”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出活儿”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出”和“活儿”两个词组合而成。在早期的北京话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了一个常用的口语表达。
在**北方,尤其是北京地区,“出活儿”这个词汇非常常见,反映了当地人对工作效率和成果的重视。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这个词汇也体现了人们对高效工作和高质量成果的追求。
“出活儿”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高效、能干和成果显著。在使用这个词汇时,人们往往会感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听到同事们用“出活儿”这个词汇来评价彼此的工作表现。例如,当某人完成了一项难度较大的任务时,大家会说:“你这活儿出得真漂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出活儿”:
晨曦初露,他便开始忙碌,
手中的工具,舞动如风。
一天的出活儿,成果累累,
夕阳下,他的身影,依旧坚定。
在视觉上,“出活儿”可以让人联想到工人们在车间里忙碌的身影,或是艺术家在工作室里创作的场景。在听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机器的轰鸣声或是工具的敲击声。
在英语中,与“出活儿”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produce results”或“get things done”。这些词汇都强调了工作的成果和效率,但在表达方式和语境上有所不同。
通过对“出活儿”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和含义。这个词汇不仅体现了对工作成果的重视,也反映了社会对高效工作的追求。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个词汇,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活】
(形声。从水,昏(kuò)声。本义:流水声。用本义时读(guō))。
生存。与“死”相对。
【引证】
《诗·邶风·击鼓》-不我活兮。 、 《书·太甲》-不可活。 、 《孟子》-民非水火不生活。 、 《楚辞·天问》-巫何活焉?
【组词】
鱼在水里才能活;这个孩子只活三个月;活到高龄而且精力充沛;活头儿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