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9:2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9:29:55
词汇“东牖”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东牖”进行分析:
“东牖”字面意思是指朝东的窗户。其中,“东”指的是方位,即东方;“牖”是古代汉语中对窗户的一种称呼。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东牖”常用来描绘一种宁静、雅致的居住环境,或者用来象征希望、光明等正面意义。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非常古雅的文学作品或特定的文化研究中。
“牖”字在古代汉语中指窗户,源自甲骨文,经过金文、小篆等演变至今。随着语言的发展,“牖”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被“窗”所替代。
在古代**,东方被认为是吉祥、希望的象征,因此“东牖”在文化上常与积极、向上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提到“东牖”,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书房,清晨的阳光,以及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由于“东牖”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如果要在现代语境中使用,可能是在描述一种复古或怀旧的氛围时。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文人生活的诗时,可以使用“东牖”来增添古风韵味:
晨曦透东牖,墨香满书楼。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想象一幅画面:清晨,阳光透过东边的窗户洒在古朴的书桌上,窗外是翠绿的竹林,耳边仿佛能听到鸟鸣和风吹过竹叶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东牖”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朝东的窗户来实现。
“东牖”作为一个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深厚底蕴和文化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适当地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添语言的韵味和深度。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牖】
(会意。从片户甫。片,锯开的木片,“户”指窗。先秦多用牖,窗少见。本义:窗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 、 《诗·召南·采》-宗室牖下。 、 《隋唐演义》-众美人把四周窗牖俱开。 、 汉·贾谊《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扃牖而居。 、 清·方苞《狱中杂记》-牖其前以通明。
【组词】
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