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5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53:58
“今草”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现代的草书”。草书是**书法的一种风格,特点是笔画简练、结构自由,书写速度较快。今草则特指现代人所写的草书风格,可能融合了传统草书的特点以及现代书法家的个人创新。
在文学中,“今草”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书法作品具有现代草书的特点,或者用来比喻某种文风自由、不拘一格。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书法爱好者或专业人士的交流中可能会提及。在专业领域,如艺术、书法研究中,“今草”是一个精确的术语,用来区分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
同义词“现代草书”和“新草书”都强调了时间的现代性和风格的创新,而反义词“古草”和“传统草书”则指向了历史悠久和遵循传统的草书风格。
“今草”一词的词源直接来源于“今”(现代)和“草”(草书),没有复杂的演变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书法家在传统草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具有现代特色的草书风格,即今草。
在**文化中,书法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草书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受到推崇。今草作为现代书法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了当代艺术家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也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提到“今草”,我联想到的是一种自由、创新和活力的艺术表达。这种风格可能让人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现代生命力,以及艺术家对传统的尊重与挑战。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不常接触书法,但每当看到今草作品时,总能感受到一种与时俱进的艺术魅力,这种感觉激励我在自己的领域也不忘创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今草”:
墨香飘逸,笔走龙蛇,
今草挥洒,现代之歌。
传统之根,创新之叶,
书法艺术,永不止歇。
视觉上,今草可能让人联想到流畅的笔触和自由的布局。听觉上,书写今草时的沙沙声可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节奏和动感。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今草”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可能存在于其他书法或绘画艺术中,如西方的现代抽象艺术,它们都强调个性和创新。
通过对“今草”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词汇不仅仅是语言的组成部分,它们还承载着文化、历史和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沟通的深度和广度。
1.
【今】
(会意。从佶亼(jí)。本义:现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是时也。 、 《苍颉篇》-今,时辞也。 、 《诗·召南·摽有梅》-迨其今兮。 、 《诗·豳风·东山》-于今三年。 、 《史记·汲郑传》-吾今召君矣。 、 《战国策·燕策》-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今其室十无一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今之高爵显位。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今年四月。(指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即戊戌年。四月,旧历。公历是六月。)
【组词】
今朝三明朝四、 今雨、 今愁古恨、 今下、 今夕何夕
2.
【草】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引证】
《说文》-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 、 《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大草不生。 、 《吕氏春秋·本味》-草食者羶。 、 《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草苴比而不芳。 、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组词】
除草;粮草、 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 草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