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0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00:36
牛具:指的是用于驾驭、管理或操作牛的工具或设备,如牛轭、牛鞭、牛铃等。这些工具通常用于农业、运输或其他需要牛力劳动的场合。
牛具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牛”和“具”组成,表示与牛相关的工具。在历史上,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牛具的种类和设计也不断演变,从简单的木制工具到更复杂的金属制品。
在许多农业社会中,牛具是重要的文化符号,代表了农业劳动和传统生活方式。在一些地区,牛具甚至被视为家庭财富的象征。
牛具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辛勤的农民和传统的农业文化。它也可能唤起对过去简单生活的怀念和对劳动的尊重。
在现代生活中,牛具可能不常被使用,但在一些偏远地区或传统农业社区,牛具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例如,在一些发展**家的农村,牛具依然是主要的农业工具。
在诗歌中,牛具可以被用来象征坚韧和勤劳:
牛具在田间, 见证了岁月的变迁, 承载着农民的希望, 耕耘出丰收的田野。
在不同文化中,牛具的使用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印度,牛被视为神圣的动物,牛具的使用和设计可能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
牛具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农业工具,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1.
【牛】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引证】
《说文》-牛,大牲也。 、 《易·说卦》-坤为子母牛。 、 《左传·昭公五年》-纯离为牛。 、 《礼记·坊记》-东邻杀牛。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牛曰太牢。 、 《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牛田牧田。 、 《乐府诗集·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 、 唐·白居易《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直。 、 《聊斋志异·促织》-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组词】
耕牛、 牛酒、 牛旄、 牛性、 牛埭、 牛领、 牛具、 牛刀、 牛蓑、 牛骥同皂、 牛后、 牛眠地
2.
【具】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鼎”,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本义:准备饭食或酒席)。
同本义。泛指准备,备办。
【引证】
《说文》-具,供置也。 、 《广韵》-具,备也,办也。 、 《仪礼·士相见礼》。注:“犹办也。”-以食具告。 、 《礼记·祭统》-官备则具备。 、 《汉书·何武传》-寿为具召武帝显。 、 张衡《东京赋》-礼举仪具。 、 《孙子·谋攻》-具器械。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第二板已具。 、 清·方苞《狱中杂记》-别具本章。
【组词】
具食、 具觞、 具状、 具禀、 具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