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0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06:20
“八荒”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个方向的极远之地。在古代**,人们认为这八个方向的尽头是未知的、荒凉的地区,因此“八荒”常用来形容极远或边远的地方。
“八荒”一词源于古代**的地理观念,古人认为世界由九州组成,而九州之外则是八荒。随着时间的推移,“八荒”逐渐演变成一个象征性的词汇,用来形容极远或边远的地方。
在**古代文化中,“八荒”常与探险、开拓和神秘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和对边远地区的想象。
“八荒”这个词给人一种遥远、神秘和荒凉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代探险家的勇敢和未知世界的神秘。
在我的旅行经历中,有一次我去了**西北的一个偏远小镇,那里的人们生活简朴,风景壮丽,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八荒”这个词的意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八荒”:
在八荒的尽头,
星辰低语,
风沙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想象一幅画面:一片广阔的沙漠,风沙漫天,远处是连绵的沙丘,这让人联想到“八荒”的意境。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带有神秘和荒凉感的音乐,如某些民族音乐或电影配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ends of the earth”或“the far corners of the world”,它们都用来形容极远的地方,但“八荒”更具有**文化的特色。
“八荒”这个词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它承载了古代*人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探索精神。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是非常重要的。
1.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2. 【荒】 ——“饥荒”(jīhuang):指经济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