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3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39:07
学徒:指在某个行业或技艺中,跟随师傅学并实践技能的年轻人或新手。学徒通常在实际工作中学,通过观察和模仿师傅的技艺,逐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学徒一词源自中古英语的“apprentice”,其词源可以追溯到拉丁语的“apprenticare”,意为“使之学*”。在历史上,学徒制度是一种重要的职业培训方式,尤其在手工艺和贸易行业中广泛应用。
在许多文化中,学徒制度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强调实践经验和师徒关系。例如,在中世纪的欧洲,学徒制度是年轻人进入各种行业的主要途径。在*,传统的师徒关系也强调徒弟对师傅的尊敬和学。
学徒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勤奋、谦逊和学*的态度。它代表了一个人在职业生涯初期的努力和成长,以及对专业技能的追求。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曾经作为一名编程学徒,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程序员学*。通过实际项目的参与和师傅的指导,我逐渐掌握了编程的技能和方法。
诗歌:
在技艺的殿堂,我是一名学徒,
跟随师傅的脚步,探索未知的领域。
每一道工序,都是学*的篇章,
每一次实践,都是成长的见证。
视觉联想:想象一个年轻的学徒在工坊中忙碌,周围是各种工具和材料,师傅在一旁指导。 听觉联想:听到木工坊中锯木的声音,学徒与师傅的对话声,以及工具的敲击声。
在不同文化中,学徒制度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在日本的传统工艺中,学徒制度非常严格,强调对师傅的绝对尊敬和长期的学*过程。而在西方国家,学徒制度可能更加灵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徒一词不仅代表了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学过程,也反映了传统教育方式和师徒关系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虽然学徒制度的形式有所变化,但其核心价值——通过实践学技能和知识——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个人而言,学徒经历不仅让我掌握了专业技能,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学*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1.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2.
【徒】
(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徒,步行也。 、 《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 、 《礼记·王制》-君子耆老不徒行。 、 《国语·吴语》-徒递来告。 、 《庄子·徐无鬼》-无徒骥于锱坛之宫。 、 《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上。 、 《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徒。 、 顾炎武《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组词】
徒徙、 徒跣、 徒践、 徒杠、 徒负、 徒行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引证】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帅徒以往。
【组词】
徒骥、 徒兵,徒卒、 徒士、 徒甲、 徒卫、 徒侯、 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