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4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41:44
做作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故意表现出某种态度或行为,通常带有贬义。它描述的是一种不自然、刻意为之的行为或表现,往往是为了给人留下某种印象而做出的。
“做作”一词源于汉语,其字面意思即为“做出某种动作或态度”。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不自然或刻意为之的行为。
在**文化中,“做作”常常与儒家文化中的“诚”相对立,强调真诚和自然的重要性。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更倾向于接受真诚和自然的行为,而对做作的行为持批评态度。
“做作”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虚伪和不真诚。它可能会影响人们对某人的整体印象,甚至导致信任的缺失。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过于做作,这种行为往往让人感到不舒服,也影响了社交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做作”来描绘一个虚伪的人物形象:
她的笑容如花,却藏着刺,
做作的姿态,让人心生疑。
在视觉上,“做作”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刻意摆拍的时尚照片,而在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起那些过于夸张的演讲或表演。
在英语中,“做作”可以对应为“affected”或“pretentious”,这些词汇同样带有贬义,描述的是一种不自然或刻意为之的行为。
“做作”是一个在汉语中常用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特征,也反映了人们对真诚和自然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做作”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1.
【做】
(“做”是“作”后起的分别字,“作”近代写作“做”)。
作。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
【引证】
《水浒全传》-我且不做买卖,和你一同家去。
【组词】
做道路、 做夫、 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做不得;做不了;做嗄
2.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