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0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02:22
“林草”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森林和草地,通常用来描述自然环境中树木和草本植物的组合。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指代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或者是与这些生态系统相关的资源管理活动。
在文学中,“林草”可能被用来描绘自然美景,营造宁静或神秘的氛围。在口语中,它可能简单地指代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在专业领域,如生态学或林业管理中,“林草”可能涉及更具体的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或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讨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林草”强调的是森林和草地的结合,而“森林”和“草原”分别指单一的生态系统类型。反义词则代表了与自然环境相对立的人造或贫瘠的环境。
“林草”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林”和“草”在中文里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文献中,这两个词就已经被用来描述自然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林草”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被用来指代更为具体的生态系统概念。
在**文化中,林草常常与自然和谐、生态保护的价值观联系在一起。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林草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林草”这个词汇往往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生态平衡的尊重。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新的空气、宁静的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徒步旅行中亲身体验了林草交织的美景,那次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林草深处,鸟语花香,自然的乐章,心灵得以净化。”
想象一片林草茂密的地区,可以联想到鸟鸣、风声和树叶的沙沙声,以及阳光透过树梢洒在草地上的光影变化。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orest and grassland”,虽然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都指向了相似的自然生态系统。
通过对“林草”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增强了我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1.
【林】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林,平土有丛木曰林。 、 《尔雅·释地》-野外谓之林。 、 《诗·小雅·白华》-有鹤在林。 、 《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每大林麓。 、 《释名》-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 、 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黔之驴》-蔽林间窥之。
【组词】
竹木林;山林、 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 林浪、 林麓、 林泉、 林错
2.
【草】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引证】
《说文》-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 、 《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大草不生。 、 《吕氏春秋·本味》-草食者羶。 、 《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草苴比而不芳。 、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组词】
除草;粮草、 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 草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