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5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59:33
旅客:指旅行或外出的人,通常指乘坐交通工具(如火车、飞机、轮船等)进行长途或短途旅行的人。
“旅客”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旅”和“客”组成。在古代,“旅”指军队,“客”指外来者,合起来指随军的外来人员。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逐渐演变为指任何旅行的人。
在许多文化中,“旅客”常与探索、自由和冒险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客”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因素。
“旅客”这个词常常让我联想到旅途中的不确定性、新奇体验和人与人之间的短暂相遇。它带有一种淡淡的孤独感和对未知的期待。
在我的一次旅行中,我遇到了一位独自旅行的老旅客,他分享了他多年旅行的故事,让我对旅行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旅客”可以这样使用:
在晨曦的微光中, 旅客踏上了未知的旅程, 每一步都是对自由的颂歌。
看到“旅客”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火车站的喧嚣声、列车的轰鸣声,以及旅途中播放的轻柔音乐。
在英语中,“旅客”通常对应“passenger”或“traveler”。在不同的文化中,对旅客的态度和看法可能有所不同,有的文化更强调旅客的独立性和冒险精神,而有的文化则更注重旅客的安全和舒适。
“旅客”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个简单的行为——旅行,还承载了人们对自由、探索和连接的渴望。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旅客”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更丰富地表达旅行的体验和情感。
1.
【旅】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众人站在旗下。旗,指军旗;人,指士兵。小篆字形,表示旌旗;从“从”,表示众人,即士兵。本义:古代军队五百人为一旅)。
军队编制单位。上古一般以五百人为旅,齐制二千人为旅。现代指师以下的单位,基本上由司令部和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团或大队组成的战术和行政单位。
【引证】
《说文》-旅,军之五百人为旅。 、 庾信《哀江南赋序》-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 、 《孙子·谋攻》-全旅为上。
2.
【客】
(形声。从宀(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各声。本义: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字从各,异词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申之曰宾客。”-客,寄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 徐光启《甘薯疏序》-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 、 白居易《雨夜有念》-吾兄寄宿州,吾弟客东川。
【组词】
客边、 客纲客纪、 客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