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2:58
推聋装哑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假装聋子和哑巴。基本含义是指故意不听取别人的意见或不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以回避问题或避免参与某事。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绘那些不愿参与争论或不愿表明立场的人物。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面对敏感话题时故意保持沉默。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人们在冲突或压力下的行为模式。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推聋”和“装哑”两个动作组合而成,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故意不听取和不表达的状态。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类似的行为描述。
在**传统文化中,保持中庸和避免冲突被视为一种智慧。因此,推聋装哑有时被看作是一种避免不必要麻烦的策略。在现代社会,这种行为可能被视为缺乏责任感和参与感。
这个成语给人以消极、逃避的情感联想。它可能让人想到那些不愿承担责任或面对现实的人。
在职场中,有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或保护自己的立场,我也会选择推聋装哑,但这通常是短期的策略,长期来看,积极沟通和表达是更有效的。
在诗歌中,可以将“推聋装哑”用于描绘一个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宁静的人物:
在喧嚣的市井中,他推聋装哑, 心如止水,耳不闻尘嚣。
想象一个画面:一个人坐在繁忙的咖啡馆中,周围人声鼎沸,但他却仿佛置身事外,耳机里播放着轻柔的音乐,面无表情,这就是“推聋装哑”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turn a deaf ear”(对...充耳不闻)或“to remain silent”(保持沉默),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推聋装哑”这个成语在描述人们避免参与或表达的行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揭示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模式,也反映了文化中对沉默和逃避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意图。
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
你不要~了。
1.
【推】
(形声。从手,隹(zhuī)声。本义:手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或向前移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推,排也。 、 《仓颉篇》-推,軵也,前也。 、 《孟子·万章上》-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推堕附马河中。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始欲着推字。 、
【组词】
推毂、 推抢、 推沟、 推行、 推引、 推天抢地、 推转
2.
【聋】
(形声。从耳,龙声。本义:丧失听觉能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聋,无闻也。 、 《庄子·逍遥游》-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
3.
【装】
(形声。从衣,壮声。本义:行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装,裹也。 、 《史记·郦生陆贾传》-橐中装。 、 张衡《思玄赋》。注:“束也。”-简元辰而俶装。 、 《文选·傅毅·舞赋》-顾形影,自整装。 、 《战国策·齐策四》-于是约车治装,载卷契而行。 、 《战国策·燕策》-为装遣荆轲。
【组词】
装囊、 装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