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1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9:03
“主明臣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君主明智,臣子正直。这个成语强调了君臣之间的理想关系,即君主应该明智、明辨是非,而臣子则应该忠诚、正直,直言不讳。
“主明臣直”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君臣之间的道德责任和理想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但其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臣关系被视为社会秩序的基石。“主明臣直”体现了儒家对于理想政治秩序的追求,即君主应该以德治国,臣子应该忠诚直言。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直、忠诚和秩序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历史上那些贤明的君主和忠诚的臣子,以及他们共同创造的繁荣时代。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团队建设活动中听到领导提到“主明臣直”,强调团队中每个人都应该直言不讳,共同推动团队的发展。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主明如日月,臣直似星辰,共照世间路,不畏夜行深。”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君主坐在宝座上,面带微笑,听取臣子的直言进谏。背景音乐可以是庄重而和谐的古典音乐,如古筝或笛子的旋律。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wise king and loyal subjects”,强调的是君主的智慧和臣民的忠诚。
“主明臣直”这个成语不仅是中国古代政治理想的体现,也是现代社会中团队管理和领导力的重要参考。它提醒我们,无论是领导者还是追随者,都应该追求明智和正直,以建立和谐有效的关系。
妾闻~,今朝有直臣魏征,就是陛下的圣明呢。(蔡东藩《唐史演义》第十八回)
1.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2.
【明】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引证】
《说文》-朙,照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 、 《诗·齐风·鸡鸣》-东方明矣。 、 《国语·周语》-明,精白也。 、 《书·洪范》-视曰明。 、 《礼记·中庸》-明则著。 、 《尔雅》-明星谓之启明。 、 《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 、 《荀子·天论》-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 唐·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苏轼《赤壁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方苞《狱中杂记》-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明月斜挂。 、 唐·杜甫《春夜喜雨》-江船火独明。 、 蔡元培《图画》-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明星、 明珠、 明明、 明丢丢、 明晃晃、 明晦、 明彩
3.
【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本义:男性奴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臣,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 、 《礼记·礼运》-仕于公曰臣。 、 《国语·晋语》-事君不贰是谓臣。 、 《左传·成公二年》-臣治烦去惑者也。 、 《书·费誓》。郑注:“臣妾,厮役之属也。”-臣妾逋逃。 、 《礼记·少仪》。注:“谓囚俘。”-臣则左之。 、 《韩非子·五蠹》-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组词】
臣妾、 臣役、 臣御、 臣宰
4.
【直】
(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正见也。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左传·襄公七年》-正直为正,正曲为直。 、 《书》-木曰曲直。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礼记·月令》-先定准直。 、 吴均《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