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0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07:55
拒斥:该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拒绝接受或排斥某事物。基本含义是指对某事物持有否定态度,不愿意接受或与之接触。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拒斥可能用来描述人物对某种思想、观念或行为的强烈反对。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拒斥可能用来表达对某项提议、请求或建议的拒绝。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或社会学中,拒斥可能指个体或群体对某些社会规范或价值观的排斥。
同义词:拒绝、排斥、抵制、反对 反义词:接受、欢迎、赞同、支持
细微差别:
词源:拒斥一词源自汉语,由“拒”和“斥”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拒绝和排斥。 历史演变:在古代汉语中,“拒”和“斥”常单独使用,现代汉语中结合成“拒斥”,强调拒绝和排斥的双重含义。
在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拒斥可能与保守主义、排外心理或对变革的抵触有关。例如,某些社会可能拒斥外来文化的影响,坚持本土文化的传统。
情感反应:拒斥可能引起负面情感,如反感、敌意或疏远。 联想:拒斥可能让人联想到封闭、保守或不宽容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拒斥可能出现在对新事物的接受过程中。例如,当尝试新食物时,如果不喜欢可能会产生拒斥反应。
诗歌:
在时光的河流中,
我拒斥了昨日的阴影,
拥抱了明日的晨曦。
视觉联想:拒斥可能让人联想到紧闭的门窗、拒绝的手势或冷漠的表情。 听觉联想:拒斥可能让人联想到冷硬的“不”字,或拒绝的语气。
在不同语言中,拒斥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相似。例如,英语中的“reject”和“repel”都表达了拒绝和排斥的意思。
拒斥是一个表达否定态度的词汇,广泛应用于不同语境中。了解其基本含义、语境使用和情感联想,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该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拒斥是一个重要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表达对某事物的否定态度。
1.
【拒】
(形声。从手,巨声。本义:抵御,抵抗)。
同本义。
【引证】
《论语》-其不可者拒之。 、 《荀子·仲尼》注-拒敌也。 、 《荀子·君道》-内以固城,外以拒难。
【组词】
拒御、 拒敌、 拒捍、 拒马
2.
【斥】
(形声。从广(yǎn),屰(nì)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屰”(不顺)也兼表字义,表示人从房屋里逆行而出。本义:驱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却退其屋不居。-斥,却屋也。 、 《汉书·五帝纪》-无益于民者斥。 、 《汉书·江都易王非传》-击吉斥之。 、 《史记·天官书》-斥小疏弱。 、 王谠《唐语林》-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
【组词】
斥放、 斥遣、 斥远、 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