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0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4:35
松柏寒盟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松树和柏树在寒冷中结成的盟约。这个成语比喻坚定的友谊或忠诚,即使在困难和逆境中也不变。
在文学作品中,松柏寒盟 常用来形容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如诗句“松柏寒盟,风雨同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可以用来强调忠诚和坚定的品质。在专业领域,如历史或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人物关系或历史**中的忠诚元素。
松柏寒盟 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对松树和柏树的崇拜,这两种树木因其耐寒和长寿的特性而被赋予了象征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坚定关系。
在文化中,松树和柏树常被视为长寿和不屈的象征。因此,松柏寒盟** 在强调忠诚和坚韧不拔的社会价值观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个成语给人以坚定和可靠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也有值得信赖的朋友或伙伴。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见证过朋友之间的松柏寒盟,即使在面临巨大挑战时,他们依然相互支持,共同克服困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松柏寒盟,岁月悠悠,友谊长存,风雨不改。”
想象一片覆盖着雪的松树林,风声呼啸,但松树依然挺立,这种景象和声音可以很好地象征松柏寒盟的坚定和不变。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rue as steel”或“Firm as a rock”,都表达了类似的坚定和忠诚的概念。
松柏寒盟 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成语,它不仅在文学和语言表达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反映了人们对忠诚和坚定品质的追求。在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时,我更加理解了在困难时期保持忠诚和坚定的重要性。
虽则是梅花冷淡,也甘守松柏寒盟。
1.
【松】
(形声。从木,公声。本义:松科植物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松,松木也。 、 《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 、 《诗·小雅·斯干》-如松茂矣。 、 《搜神记·干将莫邪》-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发乱;乱发貌。
【引证】
唐·陆龟蒙《自怜赋》-首蓬松以半散,支棘瘠而枯踈。
2. 【柏】 ——见“黄柏”:即黄檗。
3.
【寒】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寒,冻也。 、 《列子·汤问》注-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 、 《易·说卦》-乾为寒。 、 《左传·哀公十二年》-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 、 《左传·昭公四年》-以享司寒。 、 《吕氏春秋·有始》-北方曰寒风。 、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庄子·德充符》-饥渴寒暑,是事之变。 、 《乐府诗集·木兰诗》-寒光照铁衣。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凄神寒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
【组词】
寒肃、 寒悄、 寒衾、 寒噤
4.
【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象个盘盂,中间放着牛耳。古代盟会要割牲歃(shà)血,主盟人手执牛耳,掘穴埋牲。本义:在神前发誓结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割牛耳盛朱盘,取其血歃于玉敦。 、 《三苍》-盟,歃血誓也。 、 《周礼·司盟》-掌盟载之法。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及其礼仪,北面谓明神。 、 《周礼·诅祝》。注:“盟诅,主于要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诅。”-掌盟诅。 、 《礼记·曲礼》-约信曰誓,涖牲曰盟。 、 《左传·昭公十三年》-再会而盟。 、 《诗·小雅·巧言》-君子屡盟。 、 《史记·陈涉世家》-为坛而盟。 、 《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说,与郑人盟。 、 《左传·僖公四年》-屈完及诸侯盟。
【组词】
盟主、 盟坛、 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