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2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24:46
府兵:府兵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制度,主要存在于唐代。府兵制是指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地方军事组织,士兵平时在地方上从事农业生产,战时则被征召入伍。府兵制的核心是兵农合一,即士兵和农民的身份可以互换。
在文学作品中,府兵常被用来描绘古代战争的场景,如《唐诗三百首》中的一些作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军事学的专业领域中,府兵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同义词:兵农、乡兵 反义词:禁军(中央直接控制的常备军)
府兵一词源于**古代的军事制度,特别是在唐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府兵制在宋代逐渐被募兵制所取代。
府兵制体现了古代**兵农合一的思想,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和农业生产的平衡。府兵制也是唐代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府兵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田园生活和战争的残酷,它代表了古代士兵的忠诚和牺牲。
在历史学*中,我曾深入研究过府兵制度,这让我对古代**的军事和社会结构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战争的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府兵:
春风不度玉门关,
府兵夜渡黄河寒。
铁马冰河入梦来,
沙场秋点兵。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一群府兵在田间劳作,突然号角响起,他们迅速集结,准备奔赴战场。这样的场景可以通过古代战争电影的配乐来增强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兵农合一制度也有存在,如古罗马的民兵制度,但具体实施和影响各有不同。
府兵这个词不仅代表了古代*的军事制度,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组织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学历史和语言的过程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对于把握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府】
(形声。从广(yǎn),表示与房屋有关,付声。本义:府库,府藏。古时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府,文书藏也。 、 《淮南子·时则》-开府库,出币帛。 、 《礼记·曲礼》-在府言府。 、 《史记·项羽本纪》-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汉书·匈奴传》-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 、 清·洪亮吉《治平篇》-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
【组词】
府室、 府库、 府实、 府帑、 府钱
2.
【兵】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兵,械也。 、 《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掌五兵。 、 《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陈五兵。 、 《匡谬正俗》-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 、 《易·说卦》-离为戈兵。 、 《诗·大雅·抑》-修尔车马,弓矢戎兵。 、 《荀子·议兵》-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 、 《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国语·越语》-兵者,凶器也。 、 《老子》-兵者,不祥之器。 、 《墨子·七患》-兵者,国之爪也。 、 汉·贾谊《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史记·项羽本纪》-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组词】
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 兵解、 兵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