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2:12
地学通论: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对地球科学的综合性介绍,涵盖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海洋学等多个分支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它旨在为学*者提供一个全面的地球科学知识框架,帮助他们理解地球的自然过程和现象。
在专业领域,地学通论通常用于高等教育课程的名称,如大学本科的地学专业入门课程。在文学和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但如果提到,通常是指对地球科学基础知识的普及或介绍。
同义词:地球科学概论、地学基础、地球科学导论 反义词:这个词汇没有直接的反义词,但如果要表达与地球科学无关的概念,可以使用“非地学”或“人文科学”等词汇。
地学通论这个词汇是由“地学”和“通论”两个词组合而成。“地学”源自对地球科学的研究,而“通论”则意味着对某一学科的全面介绍或概述。随着地球科学的发展,这个词汇逐渐被用于指代对地球科学的综合性介绍。
在现代社会,随着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地学通论的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帮助人们理解地球的自然过程,还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提到地学通论,我联想到广阔的自然景观和复杂的地球系统。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探索和发现的情感,激发人们对地球奥秘的好奇心。
在我的学*经历中,地学通论是我接触地球科学的第一门课程。它为我打开了理解自然世界的大门,让我对地质、气候和生态系统有了基本的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地学通论:
在地球的诗篇中,
地学通论是开篇的序章,
揭示了岩石的秘密,
和风与水的交响。
地学通论让我联想到地质图、卫星图像和自然纪录片中的壮丽景观。视觉上,它与多彩的地质层和流动的河流相关;听觉上,它可能与自然声音如风声、水流声相联系。
在不同语言中,地学通论可能被翻译为“Introduction to Earth Sciences”或“Allgemeine Geowissenschaften”等。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其核心内容都是对地球科学的综合介绍。
地学通论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词汇,它不仅提供了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还激发了人们对自然世界的兴趣和保护意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沟通和分享地球科学的知识。
1.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2.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3. 【通】
4.
【论】
(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引证】
《说文》-论,议也。 、 《论语序集解》-论理也,次也。 、 《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坐而论道。 、 《史记·张仪传》-臣请论其故。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留连论诗。 、 《资治通鉴·汉纪》-与蒙论议。 、 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几人论议。
【组词】
论道、 论黄数黑、 论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