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1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11:14
微言:这个词由“微”和“言”两个字组成。在汉语中,“微”通常指微小、细微、不显著的,而“言”则指言语、话语。因此,“微言”字面意思是指微小的言辞或细微的言论。在更深层次上,它可以指含蓄、隐晦的表达,或者指那些看似不起眼但实际上包含深意的话语。
在文学中,“微言”常用于描述那些含蓄而深刻的表达,如诗句中的隐喻或象征。在口语中,它可能指那些不经意间说出但影响深远的话。在专业领域,特别是在法律或政治领域,“微言”可能指那些表面上看似无关紧要但实际上具有重要含义的声明或评论。
同义词:隐语、暗示、含蓄、微词 反义词:直言、明言、直白、坦率
“微言”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最早见于《左传》等古籍,用以描述那些含蓄而深刻的言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丰富,成为描述那些看似不起眼但实际上包含深意的话语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微言”常与“大义”相对,强调在细微之处见真章。这种观念在文学、哲学乃至日常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强调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来理解事物的本质。
“微言”这个词给人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需要细细品味才能理解的深层含义。在使用这个词时,人们往往会感到一种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看似普通的对话,但事后回想,发现其中包含了深意,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微言”。例如,一位长辈在告别时的一句看似随意的话,后来发现其实是对未来的某种预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微言”:
微言如细雨,
润物无声中。
深意藏字里,
待君细细寻。
在视觉上,“微言”可以联想为一幅细腻的画作,每一笔都看似简单,但整体却蕴含深意。在听觉上,它可以是一段轻柔的音乐,每一个音符都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在英语中,“微言”可以对应为“subtle remark”或“cryptic comment”,这些词汇也强调了言辞中的微妙和深意。
通过对“微言”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言辞的力量和深度。这个词提醒我们在交流中要细心聆听和深入思考,因为最微小的言辞也可能包含最深刻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微言”能够提升我们的沟通技巧和思维深度。
1.
【微】
(会意。从彳(chì);--(wēi)声。本义:隐秘地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微,隐行也。 、 《左传·襄公十九年》-崔杼微逆光。
【组词】
微行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