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5:20
词汇“生捕”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专业的术语,或者在某些特定领域中使用。由于缺乏广泛的语料库支持,对该词汇的分析可能会受到限制。以下是基于有限信息的一些分析:
“生捕”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活捉”或“现场捕捉”。它可能指的是在动物学、生态学或狩猎等领域中,对动物进行现场捕捉,以保持其生命状态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生捕”可能用于描述一种狩猎或捕捉的技巧,强调捕捉过程中的技巧性和对动物生命的尊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社群或专业领域中。
由于“生捕”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生”(活着的)和“捕”(捕捉)两个字组合而成,强调捕捉过程中的生命状态。
在某些文化中,生捕可能与狩猎传统或动物保护意识有关。例如,在一些原住民文化中,狩猎技巧和对动物的尊重是重要的文化价值观。
对于一些人来说,“生捕”可能唤起对自然和动物的敬畏感,以及对狩猎技巧的赞赏。对于动物保护者来说,这个词汇可能引起对动物福利的关注。
由于“生捕”不是一个日常使用的词汇,个人经历可能较少。然而,对于从事相关专业的人来说,这个词汇可能是他们工作中的常用术语。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生捕”用于描述一种细腻的捕捉过程,强调对生命的尊重和技巧的运用。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猎人在森林中生捕动物的场景,强调捕捉过程中的技巧和对动物生命的保护。
在不同文化中,对动物的捕捉方式和态度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生捕可能是一种传统的狩猎方式,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更强调动物保护和福利。
尽管“生捕”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反映了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和动物关系时的一种态度和技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专业术语有助于拓宽知识面和理解特定领域的语言使用。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捕】
(形声。从手,甫声。捕的原始意义是追捕逃亡的奴隶。本义:捕捉,捉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捕,取也。 、 《汉书·灌夫传》-遣吏分曹逐捕诸灌氏支属。 、 《汉书·韩延寿传》-吏无追甫之苦。 、 《急就篇》-变斗杀伤捕伍邻。 、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 《史记·吴王濞列传》-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 、 《庄子·秋水》-捕鼠不如狸狌。 、 《周髀算经》-捕影而视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武陵人捕鱼为业。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捕者既不至。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
【组词】
捕鱼;捕快、 捕书、 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