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2:01
引魂 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引导或召唤灵魂的行为。字面意思是指“引导灵魂”,在传统文化和**信仰中,常常与死亡、灵魂的归宿或超自然现象相关联。
在文学作品中,“引魂”可能被用来描绘一种神秘或超自然的场景,如鬼魂的出现或灵魂的召唤。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讨论与死亡或灵异相关的话题时。在专业领域,如**研究或心理学中,可能会更深入地探讨灵魂的概念和相关的文化实践。
同义词:招魂、唤魂、引灵 反义词:安魂、送魂(这些词汇更多指的是安抚或送走灵魂的行为,与引魂的召唤或引导行为相对)
“引魂”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对灵魂和死亡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文学和**文本中的使用逐渐增多,成为描述与灵魂相关现象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灵魂的概念非常重要,引魂常常与丧葬仪式、祭祀活动或民间传说相关联。它反映了人们对生命、死亡和灵魂归宿的深刻思考和信仰。
提到“引魂”,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神秘、敬畏或恐惧的情感。它唤起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同时也可能引发对死亡和灵魂的深层次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参与过与丧葬或祭祀相关的活动,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引魂”这个概念,感受到它在文化实践中的重要性。
在创作中,可以将“引魂”融入到一个关于灵魂旅行的故事中,描述主角如何通过一系列仪式和试炼,最终引导迷失的灵魂找到安宁。
结合视觉元素,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老仪式的画面,巫师手持法器,周围是飘渺的灵魂形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低沉的吟唱或神秘的乐器声,营造出一种超自然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如西方文化中的“summoning spirits”或“calling forth the dea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涉及到召唤或引导灵魂的概念。
“引魂”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语言符号,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的深度。
1.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
2.
【魂】
(形声。从鬼,云声。本义:灵魂,古人想象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魂,阳气也。 、 《左传·昭公七年》-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曰魂。 、 《韩诗·出其东门》-聊乐我魂。 、 《论衡·纪妖》-魂者,精气也。 、 《易·系辞》-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 《灵枢经》-随神而来往者谓之魂。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魂去尸长留。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魂悸以魄动。
【组词】
魂识、 魂气、 魂骸、 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