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4:2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4:28:08
生茧:字面意思是指皮肤因长时间摩擦而形成的硬皮,通常出现在手掌或脚掌等部位。基本含义是指因重复劳动或**导致的皮肤增厚现象。
“生茧”一词源于汉语,由“生”和“茧”两个字组成。其中,“生”表示产生或形成,“茧”指皮肤因摩擦而形成的硬皮。在古代汉语中,“茧”也常用来比喻辛勤劳动的成果。
在**文化中,“生茧”常被视为勤劳和坚韧的象征,因为它是长期辛勤劳动的副产品。在一些传统观念中,生茧的手被认为是勤劳和能干的标志。
“生茧”这个词给人一种坚韧和勤劳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默默付出、不懈努力的人们,他们的手因劳动而生茧,但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技能。
在我小时候,我看到父亲的手因常年劳作而生茧,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不易。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并尊重那些辛勤工作的人们。
诗歌:
他的手,因岁月而生茧,
每一层硬皮,都是时间的印记。
在劳动中,他找到了坚韧,
在生茧中,他看到了成长。
视觉:想象一双因劳动而生茧的手,粗糙的皮肤和厚厚的茧子,给人一种勤劳和坚韧的视觉印象。 听觉:听到“生茧”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劳动时的声音,如锤击声、锄地声等,这些声音都与辛勤劳动有关。
在英语中,“生茧”可以对应为“callus”或“blister”,它们都指皮肤因摩擦而形成的硬皮或水泡。不同文化中,对这种现象的理解和描述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劳动和坚韧的共同主题。
通过对“生茧”这个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它不仅是一个描述生理现象的词汇,更是一个富含文化和社会意义的符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并加深对文化和社会的理解。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茧】
许多昆虫幼虫在化蛹前包围身体大部分的由丝组成的外皮,在其中化蛹。家蚕的茧是商业蚕丝的来源。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生自蚕茧。
【组词】
蚕茧;茧儿、 茧素、 茧纸
絮丝棉的衣服 同: 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