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4:30
深根宁极(shēn gēn níng jí)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根深蒂固,极力安定”。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根基深厚,不易动摇,也指极力维护某种状态或局面,使其稳定不变。
在文学作品中,深根宁极常用来形容传统、俗或某种观念的根深蒂固,如“家族的封建思想深根宁极,难以改变”。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惯或性格非常稳定,如“他的节俭*惯深根宁极,从不浪费”。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分析社会结构或个体行为的稳定性。
同义词:根深蒂固、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反义词:易变、浅*、浮动
深根宁极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其来源于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如树木的根深蒂固,不易被外力撼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各种社会现象和个体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深根宁极**常与儒家思想中的“稳定”和“秩序”相联系。在社会变革的讨论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强调传统的力量和稳定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定、可靠的感觉,但也可能让人联想到保守和不易改变的负面印象。
在个人经历中,深根宁极可能用来描述家族的传统或个人的*惯,如“我的家族对教育的重视深根宁极,代代相传”。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深根宁极,岁月静好,古树参天,见证时光流转。”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棵古老的树,根深叶茂,象征着深根宁极的意象。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稳定的心跳声,象征着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ep-rooted”或“firmly established”,但这些表达没有深根宁极所包含的“极力安定”的意味。
深根宁极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事物的稳定性,也反映了人们对稳定和秩序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革命果成,取此~之政府而覆灭之,其兵力必非犹人而已。
1.
【深】
(形声。从水,深声(shēn)。本是河流名。深浅的深,本作“深”。本义:水名)。
古水名 。即今湘水支流之一的潇水。今潇水上源至江华县一段仍称深水。
【引证】
《说文》-深,深水。出桂阳南平,西入营道。
2.
【根】
(形声。从木,艮(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引证】
《说文》-根,木株也。 、 《说文通训定声》-蔓根为根,直根为柢。 、 《韩非子·解老》-根深,则视久。 、 《老子》-是谓深根、固柢。 、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组词】
根荄、 根茇、 根柢、 根垓
3.
【宁】
贮藏;积聚。本作“宁” 同: 贮
【引证】
《说文》。按,与貯略同。-宁,办积物也。象形。 、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唐·李善注:“‘伫’与‘宁’同。”-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
久立。后作“佇、竚”,简化为“伫”。
【引证】
《礼记·曲礼》-天子当宁而立。 、 《国语·楚语》-位宁有官司之典。 、 江永《乡党图考》-以人君门外有正朝,视朝则于此宁立故耳。
【组词】
宁僚
4.
【极】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極,栋也。 、 《汉书·天文志》-万载宫极。 、 《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有夫妻臣妾登极。 、 《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