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1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14:11
“司南”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古代用来辨别方向的一种工具,主要由一个磁石制成的勺形物体和一个铜制的底盘组成。勺形物体可以在底盘上自由旋转,最终指向南方,因此得名“司南”。它是**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航海和地理探索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文学中,“司南”常被用来象征指引和方向,如在描述迷茫时寻找出路的情况。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比喻某人或某物具有指导作用。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和考古学,它则是研究古代科技和文化的重要对象。
同义词:指南针、导航仪 反义词:迷途、迷茫
“司南”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韩非子》等古籍。随着时间的推移,“司南”逐渐被更为精确和便携的指南针所取代,但其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依然被人们所重视。
在文化中,“司南”不仅是科技发明的象征,也代表着智慧和方向感。它在古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利用。
“司南”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好奇。它让我联想到古代航海家的勇敢和智慧,以及他们在茫茫大海中寻找方向的决心和毅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历史展览中看到一个真实的司南,那次经历让我对古代科技的精妙和人类的创造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司南”:
在时间的海洋里,
我是那漂泊的船,
司南指引我,
穿越迷雾,寻找彼岸的光。
看到“司南”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古代铜器的质感和磁石的神秘力量。听觉上,可能会想象到古代船只在海上航行时,海浪拍打船体的声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工具是“指南针”(compass),它在英语中的使用更为普遍,但“司南”作为**特有的词汇,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通过对“司南”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古代科技的象征,也是人类智慧和探索精神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司】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引证】
《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 、 《广雅》-司,臣也。 、 《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司,主也。 、 《周礼·师氏》-司王朝。 、 《广雅》-司,主也。 、 《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曰司徒。 、 《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 、 《韩非子·扬权》-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 宋·苏轼《教战守》-役民之司盗者,授之以击刺之术。
【组词】
各司其事;司籍、 司掌、 司方、 司铎、 司衡、 司勋、 司卫
2.
【南】
佛教用语
【组词】
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