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1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19:42
词汇“打问号”在中文中通常不是一个独立的词汇,而是一个短语,用来表示对某事或某句话表示怀疑或不确定。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短语进行分析:
“打问号”字面意思是在某事物或某句话上加上问号,表示对其真实性、准确性或合理性持怀疑态度。
“打问号”这个短语的词源较为直接,来源于在文本中实际加上问号的操作,后来引申为对事物的不确定态度。
在强调诚信和真实性的社会文化中,“打问号”的使用可能会被视为对他人不尊重或不信任的表现。
这个短语可能会引起一种警惕或不安全感,因为它暗示了对信息的怀疑和不信任。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不可靠的信息源,我可能会对他们的言论“打问号”,并寻求其他证据来验证。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打问号”来表达对生活的不确定性和探索:
在生活的迷宫里,
每一步都打上问号,
寻找答案的旅人,
不知前方是何方。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文本中被加上问号的句子,问号的大小和位置可能反映出怀疑的程度。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质疑的声音或语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aise a question mark”或“cast doubt on”,用法和含义相似。
“打问号”是一个实用的短语,用于表达对信息的不确定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帮助我们传达对事物的怀疑态度,是沟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和使用这个短语,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1.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2.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问,讯也。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 、 《周礼·大宗伯》-时聘曰问。 、 《仪礼·聘礼》-小聘曰问。 、 《论语》-问人于他邦。 、 《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 、 《乐府诗集·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列子·汤问》-问其故。 、 《后汉书·列女传》-跪问其故。 、 《史记·孔子世家》-景公问政孔子。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康肃问曰。 、 《左传·庄公八年》-公问不至。
【组词】
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 问信、 问官答花、 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 问岁、 问禁、 问遂、 问对、 问知、 问俗、 问卦、 问经、 问龟、 问课
3.
【号】
扬言有。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组词】
口喧佛号
命令,发令。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发枪之号。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明诏大号。
【组词】
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