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12 18:5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8:50:42
“凶滑”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凶”和“滑”。其中,“凶”通常指凶恶、凶猛、危险的意思,而“滑”则有狡猾、不诚实、圆滑的含义。结合起来,“凶滑”形容一个人既凶恶又狡猾,通常指那些表面凶狠、内心狡诈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凶滑”常用来形容反面角色,如恶霸、奸商等。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或性格,表达对其的不满或警惕。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犯罪学,可能会用这个词来描述某些犯罪分子的特征。
“凶”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不祥、灾难。“滑”字则源于古代对水流平滑的描述,后引申为圆滑、狡猾。两个字结合成“凶滑”,形容人的性格特征,这一用法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
在**传统文化中,“凶滑”通常被视为负面品质,与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相悖。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警惕和避免与凶滑之人打交道。
提到“凶滑”,我联想到的是阴暗、不可信的形象,这种词汇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感到不安和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我尽量避免与凶滑之人交往,因为这种人的行为往往不可预测,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在诗歌中,可以将“凶滑”用于描绘一个复杂的角色:
他的笑容藏着刀锋,
言语间滑过无数陷阱。
凶滑如夜,深不可测,
人心在他手中,轻易被操纵。
视觉上,“凶滑”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角落、狡猾的笑容。听觉上,可能是低沉而狡猾的笑声,或是阴险的对话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treacherous”或“deceitful”,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的是欺骗和不诚实,而“凶滑”则同时包含了凶恶和狡猾的意味。
“凶滑”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还反映了社会对这种特征的评价。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语境和情感色彩。
1.
【凶】
(指事。小篆字形,“凵”象地陷形,读kǎn。“乂”表示这里可陷人。“兇”是会意字,从儿(人),在凶下。本义:不吉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凶,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 、 《尔雅》-凶,咎也。 、 《易·系辞》-吉凶者,言乎其得也。 、 《书·洪范》-一曰凶短折。 、 《诗·小雅·十月之交》。笺:“告天下以凶亡之徵也。”-日月告凶。 、 《楚辞·卜居》-“此孰吉孰凶?”
【组词】
凶兆、 凶宿、 吉凶未卜;凶星
2.
【猾】
(形声。从犬,骨声。本义:狡诈,狡猾) 同本义。
【引证】
清·姚鼐《登泰山记》-猥胥报充里正。
【组词】
猾虏、 猾伯、 狡胥、 猾恶
弄,播弄。
【引证】
《国语》-遇兆,挟以衔骨,齿牙为猾,戎夏交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