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5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55:51
发瞽振聋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使盲人能看见,使聋子能听见”。这个成语比喻使不明事理的人能够明白事理,或使听不到声音的人能够听到声音。它强调的是通过教育、启发或解释,使原本无知或困惑的人获得知识和理解。
在文学作品中,发瞽振聋 常用来形容深刻的教导或启发,使读者或听众豁然开朗。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教育或演讲的语境中,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论或行为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在专业领域,如教育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沟通技巧。
同义词:启迪心智、开悟、启蒙、点醒 反义词:迷惑、误导、混淆、蒙蔽
发瞽振聋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发瞽披聋,以听于天下。”原意是指使盲人能看见,使聋子能听见,后来引申为使无知者明白事理。
在传统文化中,教育和启发被视为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发瞽振聋** 这个成语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价值,即通过教育和启发,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有知,从困惑走向明白。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鼓舞的。它让我联想到知识和智慧的力量,以及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学生对某些概念感到困惑。通过耐心和清晰的解释,我帮助他们理解了这些概念,这种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发瞽振聋的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他的话语,如春风拂面, 发瞽振聋,点亮心田。”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位智者在向一群困惑的人解释复杂的概念,他们的脸上逐渐露出明悟的表情。听觉上,我可以想象到清晰而有逻辑的解释声音,逐渐解开听众心中的疑惑。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nlighten”或“illuminate”,它们也有启发和照亮的意思,但不如发瞽振聋那样形象和具体。
发瞽振聋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比喻,也是对教育力量的赞美。它提醒我们,通过耐心和清晰的沟通,我们可以帮助他人获得知识和理解,这是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当时之是,虽有淹病滞疾,犹将伸佉起蹙,发瞽振聋而观望之也。
1.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2.
【瞽】
(形声。从目,鼓声。本义:瞎眼)。
同本义(虽瞎但有眼珠)。
【引证】
《说文》-瞽,目但有朕也。 、 《书·尧典》。传:“无目曰瞽。”-瞽子。 、 《荀子·解蔽》-瞽者仰视而不见星。 、 明·刘基《卖柑者言》-将衒外以惑愚瞽也。?
【组词】
瞽目、 瞽者、 瞽旷、 瞽目先生
3.
【振】
(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振,举救也。 、 《小尔雅·广言》-振,救也。 、 《周礼·大司徒》-三曰振穷。 、 《国语·周语》-踣弊不振。 、 《易·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组词】
振恤、 振贷、 振业、 振穷
4.
【聋】
(形声。从耳,龙声。本义:丧失听觉能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聋,无闻也。 、 《庄子·逍遥游》-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