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4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45:11
单孑独立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孤独地站立或存在,没有伴侣或支持。这个词汇强调了孤独和独立的状态,通常用来形容人在社会或群体中独自一人,没有依靠或帮助。
在文学作品中,单孑独立 常用来描绘主人公的孤独形象,增强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个人经历或情感状态时,仍能传达出深刻的孤独感。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单孑独立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构成的词汇“单”和“孑”都与孤独有关。在古代文学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用以描述人物的孤独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
在文化中,孤独往往被赋予一种哲学或道德的意味,如“独善其身”。单孑独立**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质,如在面对困难时坚持独立。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深沉和忧郁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社会边缘或困境中坚持自我的人,他们的坚韧和孤独感让人感到既敬佩又同情。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在异国他乡求学的同学,他常常感到单孑独立,但他的坚持和努力最终帮助他融入了新的环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我单孑独立,
心中的火焰,不灭不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人站在广阔的草原上,背景是夕阳的余晖。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慢节奏、富有情感的钢琴曲,如肖邦的《夜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tanding alone" 或 "solitary existence",但这些表达可能没有单孑独立 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和社会意义。
单孑独立 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孤独和独立的情感状态。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更加欣赏其在文学和社会语境中的多重意义。
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
1. 【单】 地名。单县 ,在山东省西南部。 姓(春秋有单豹)。
2.
【孑】
(象形。小篆字形,象人缺右臂形。本义:缺少右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孑,无右臂也。
3.
【独】
(形声。从犬,蜀声。犬性好斗,多独居,故字从犬。本义:单独;单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 、 《礼记·礼器》-君子慎其独也。 、 《礼记·儒行》-儒有特立而独行。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庄子·养生主》-天之生是使独也。 、 《楚辞·屈原·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以捕蛇独存。 、 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君今何疾,临路独迟回。 、 宋·王安石《怀元度》-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衰病独登台。
【组词】
独角兕(sì)(一种独角的犀牛、 独根孤种、 独幅、 独脚腿
4.
【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侸也。 、 《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持璧却立。 、 《韩非子·喻老》-立有间。 、 宋·欧阳修《归田来》-卖油翁释担而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立或卧。
【组词】
挺立、 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 立托、 立容、 立戟、 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