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2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25:09
恐惧 是一个情感词汇,指的是对即将发生的危险或不愉快事件的强烈忧虑、不安或害怕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伴随着生理反应,如心跳加速、出汗、颤抖等。
恐惧 一词源自中古英语的“fere”,意为“痛苦”或“忧虑”。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害怕”或“恐惧”。
在许多文化中,恐惧被视为一种基本的生存机制,有助于个体在面对危险时采取保护措施。然而,过度的恐惧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症和恐惧症。
恐惧 常常与黑暗、未知、死亡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它能够激发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影响个体的决策和行为。
在个人生活中,恐惧可能表现为对特定情境的回避,如社交恐惧症患者可能避免参加社交活动。通过面对和克服恐惧,个体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
在诗歌中,恐惧可以被描绘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如:
恐惧如影随形,
在夜的深处低语,
唤醒沉睡的心灵,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在不同语言中,恐惧的表达方式各异。例如,在日语中,“恐れ”(おそれ)既可以表示恐惧,也可以表示尊敬。在西班牙语中,“miedo”直接对应英语的“fear”。
恐惧 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词汇,它在语言表达、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理解和运用恐惧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感状态,并在面对挑战时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
1.
【恐】
(形声。从心,巩声。本义:严重害怕,惊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恐,惧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 《荀子·天伦》-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 《聊斋志异·狼》-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其破璧,乃辞谢。
2.
【惧】
(形声。从心,瞿声。本义:害怕,恐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惧,恐也。 、 《墨子·尚同中》-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淫暴。 、 《史记·屈原列传》-楚兵惧,自秦归。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荀子·解蔽》-故有知非以虑是,则谓之惧。 、 《礼记·礼运》-喜怒哀惧爱恶欲。 、 《论语·子罕》-勇者不惧。
【组词】
惧思、 惧选、 惧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