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8:05
养子女:指通过法律程序或家庭协议,由非亲生父母抚养长大的孩子。这通常涉及收养或寄养的情况,其中养父母承担起对孩子的抚养、教育和保护的责任。
养子女一词源于汉语,其中“养”字意味着抚养、培养,“子女”则指孩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养子女的概念也逐渐扩展,包括了法律上的收养和非正式的寄养等情况。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养子女的地位和待遇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社会中,养子女可能面临身份认同的挑战,而在其他社会中,养子女可能被视为家庭的一部分,享有平等的待遇。
养子女一词可能引发对家庭关系、归属感和身份认同的深刻思考。它可能唤起对非传统家庭形式的同情和支持,也可能引发对法律和伦理问题的讨论。
个人经历中,养子女的故事往往充满了情感和挑战。例如,一个朋友可能分享了他们作为养子女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们如何克服身份认同的困难,最终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在诗歌中,养子女的概念可以被用来探索家庭和身份的主题:
在陌生的怀抱中,我找到了家,
养父母的慈爱,温暖了我的心房。
虽非血脉相连,情感却更深长,
在爱的光辉下,我成长,我坚强。
结合图片,养子女的画面可能是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养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欢笑、学习或庆祝。音乐方面,可以选择温馨、感人的旋律,如电影《亲情无价》中的主题曲,来表达养子女家庭的温暖和爱。
在不同文化中,养子女的概念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社会,收养程序通常非常正式,而在一些亚洲社会,非正式的寄养可能更为常见。
养子女一词不仅涉及法律和家庭的复杂关系,还触及了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深层问题。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探讨家庭、社会和文化议题。通过深入学习养子女这一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家庭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它们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1.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
2.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3.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