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0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07:32
丹毒(Erysipelas)是一种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它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斑,伴有发热和局部疼痛。丹毒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老年人、儿童和免疫系统受损的人更容易感染。
“丹毒”一词源自拉丁语“erysipelas”,意为“小猪的疾病”,因为这种病在小猪中很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广泛用于描述人类中的类似皮肤感染。
在历史上,丹毒曾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尤其是在抗生素出现之前。它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有时被用作描绘疾病和苦难的象征。
提到丹毒,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疼痛、不适和医疗治疗,带来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丹毒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识别和处理皮肤感染,及时就医。
在诗歌中,丹毒可以被用作比喻,象征生活中的痛苦和挑战: “如丹毒般蔓延的忧愁, 在心间划下无法愈合的痕。”
视觉上,丹毒可能让人联想到红色、肿胀的皮肤;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医生的话语或抗生素药物的名称。
在不同语言中,丹毒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医学定义和症状描述是相似的。
通过对“丹毒”的学习,我更加了解了这一皮肤感染疾病的特征和处理方法。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类专业词汇对于准确沟通和理解医学信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