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2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21:53
“水调歌头”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文学。它最初是指一种特定的诗歌形式,属于宋词的一种。这种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格式和韵律,通常用于表达深情或抒发个人情感。
在文学领域,“水调歌头”特指一种词牌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古典文学时会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或古代文学课程中,这个词汇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同义词:词牌、词调 反义词:这个词汇没有直接的反义词,因为它是一个特定的文学术语。
“水调歌头”这个词汇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的词人开始使用这种格式来创作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词牌成为了**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化中,“水调歌头”代表了宋词的精华,反映了宋代文人的情感和生活态度。它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古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水调歌头”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了一种古典、优雅的情感联想。它让我想到古代文人的风雅生活和他们对自然美的追求。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大学的中文课上学*过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让我对**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创作一首现代诗时,我可以借鉴“水调歌头”的格式和韵律,来表达现代人的情感和思考。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文人月下吟诗的画面。结合音乐,我可以联想到古筝或琵琶的旋律,这些乐器常常与古典诗词相结合。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水调歌头”的词汇,但类似的文学形式在世界各地都有,如日本的和歌和俳句。
“水调歌头”这个词汇在*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也是一种文化符号。通过学和理解这个词汇,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的文化遗产和文学传统。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
1.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2.
【调】
清晨,早晨 同: 朝
【引证】
《诗·周南·汝坟》-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组词】
调饥
3.
【歌】
(形声。从欠,哥声。从“欠”,表示与口有关系。本义: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歌,咏也。 、 《说文系传》-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 、 《易·离》-不鼓缶而歌。 、 《虞书》-歌永言。 、 《礼记·乐记》-歌咏其声也,长言也。 、 《诗·魏风·园有桃》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 《战国策·齐策》-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组词】
对歌、 高歌、 歌吹、 歌鼓、 歌戏
4.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