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0 10:4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0 10:40:49
毕姻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完成婚姻,即结婚的过程或状态。它通常用来描述两个人正式结为夫妻,完成了婚姻的仪式和法律程序。
在文学作品中,毕姻 可能被用来描述一段婚姻的美好开始,或者强调婚姻的正式性和庄重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结婚”或“成婚”等更为通俗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社会学,毕姻 可能被用来指代婚姻的法律状态或社会关系的确立。
毕姻 的词源较为传统,其中“毕”字有完成、结束的意思,“姻”字则指婚姻关系。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在某些正式或文学性的语境中仍可见到。
在传统文化中,婚姻被视为人生大事,毕姻** 强调了婚姻的正式性和重要性。在现代社会,随着婚姻观念的变化,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更多地被更为通俗的表达所替代。
毕姻 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正式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婚礼的场景,以及双方家庭对这一**的重视。它传达了一种对婚姻的尊重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在个人生活中,毕姻 可能与某个重要的婚礼记忆相关联,比如参加亲友的婚礼,或者自己结婚时的感受和经历。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毕姻 来描绘一段婚姻的美好开始:
春风拂面,花开满园, 两心相悦,毕姻成全。 誓言永恒,携手同行, 爱河长流,情深不减。
毕姻 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婚礼的音乐、鲜花和白纱,以及新人的笑容和亲友的祝福。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婚礼的浪漫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结婚的词汇和仪式各有特色。例如,英语中常用“get married”或“tie the knot”,而毕姻 则更多体现了中文文化中对婚姻的正式和庄重的理解。
毕姻 这个词汇虽然现代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体现了中文文化中对婚姻的重视和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语言的丰富性。
1.
【毕】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端象网形,下端是柄,古时用以捕捉鸟兽、老鼠之类的器具。金文又在上面加个“田”,意思是田猎所用的网。本义: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畢,田网也。 、 《国语·齐语》。注:“掩雉兔之网。”-田守毕弋。 、 《汉书·扬雄传》-其余荷垂天之毕。 、 《论衡·偶会》-耒遭民田之毕。
【组词】
毕戈
2.
【姻】
(会意兼形声。从女,从因,因亦声。本义:女婿家)。
同本义 。结亲的男家,指夫或夫之父。
【引证】
《说文》-姻,婿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从女,从因,因亦声。 、 《尔雅》-婿之父为姻。又,婿之党为姻兄弟。 、 《诗·小雅·我行其野》-不思旧姻。 、 《诗·小雅·节南山》-琐琐姻亚。 、 《仪礼·士昏礼记》-某以得外昏姻。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壻父曰姻,两壻相谓曰亚。”-昏媾姻娅。 、 《左传·僖公五年》-皆弦姻也。
【组词】
姻母